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农科服务团在国家、省、院的大力支持下,从丽江市华坪县的自然禀赋出发,经过深入调研,把发展芒果产业作为当地生态恢复治理的重要抓手,通过长期扎根基层一线持续开展科技服务,推动华坪芒果产业实现华丽“蝶变”。年,华坪县去“黑”转“绿”促产业生态化模式入选生态环境部发布的《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(第一批)》。华坪县地处金沙江流域,曾因黑色经济的不科学开发,造成荒山黑土、煤矿遍布,漫天煤灰,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。30多年前,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科技人员坐着小货车,颠簸在弹石与沙石的来回路途中,把芒果种子、种苗、接穗拉到华坪,在华坪建立了品种筛选圃,并把芒果绿色、高效生产的系列技术带到了华坪。在长年扎根一线的科技服务中,省农科院热经所农科服务团与华坪县共同探索出矿业转型、矿山转绿、矿企转行、矿工转岗的“四转”新模式,通过以科技支撑做大做强华坪芒果产业,使得华坪实现从“黑色经济”向“绿色经济”的转型,实现25家煤炭企业转为发展高原生态产业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省农科院热经所农科服务团往返奔波于保山与华坪间,精心绘制出《华坪县芒果产业发展规划(-)》,顺应气候条件、利用品种特性,对华坪芒果品种进行科学规划布局,调节芒果鲜食供应期,实现了华坪芒果绿色、安全、高效错季销售,提高了果农效益。年,芒果成为华坪“一县一业”的优势产业,晚熟特色效应和规模效应日益凸显。截至年,全县芒果种植面积达42.8万亩,打破了最大规模芒果种植园吉尼斯世界纪录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省农科院热经所农科服务团在团长尼章光研究员的带领下,依托华坪科技特派团项目,再次帮助华坪绘制出以绿色、高效提升芒果果实品质为核心的“十四五”芒果规划蓝图。7月17日至19日,华坪科技特派团在华坪县召开现场查定会。现场测产结果表明,通过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种植技术,“帕拉英达”芒果高海拔种植产量创造了.08千克/亩的最高纪录;人工抹花技术的科学使用促进芒果增产.28%;芒果-林下魔芋种植模式的应用实现魔芋年平均产量千克/亩,增效元/亩。多项技术的配套使用,使得果园生产的芒果生理性病害逐渐减少,土壤有机质明显提高,土壤容重降低,土壤酸化问题得到解决,且除草成本降低—元/亩,果园增效大于30%。科技持续赋能,华坪芒果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难题逐步得到破解。未来,华坪芒果的明天必将更美好。云南网通讯员王美存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p/pgsp/7354.html |